家电网-HEA.CN报道:小米的十年包修,是一次“借用格力语言体系”的巧妙模仿。而格力的渠道改革与多元化,则是一次“能否学到小米经验”的艰难自问。两者看似针锋相对,其实揭示了一个更大的命题——互联网逻辑与制造逻辑的碰撞中,谁能真正跨越边界,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空调江湖中掌握主动权。
格力电器与小米始于数据之争的口水战,如今已经升级成了“空调品质”的辩论。最新消息显示,9月19日,小米公司官宣,正式推出米家空调“十年免费包修服务”,回击此前格力朱磊对小米空调的质疑。
此前,在数据“打假”小米空调线上市占率第二之后,朱磊再次发博邀请小米加入十年免费包修行列,并表示“短期销量榜单,并不重要。长期品质,才决定胜负”,期望借此切入小米空调代工模式下的品质软肋。
然而戏剧性的是,小米公司在不到一个月之后,官宣米家空调服务升级,六年免费包修升级为十年免费包修,整机免费、配件免费、服务免费,覆盖米家空调全品类,挂机、柜机、中央空调。
这番服务升级,打了格力一个措手不及。此前,外界普遍认为小米空调在产品品质以及售后服务两个层面有所欠缺,是其空调业务继续成长的阻碍。而对于格力电器而言,品质以及十年包修的承诺则是其维持高利润的主要优势。
朱磊的回应,在这场舆论战上落入了下风。朱磊发博表示,十年免费包修是承诺,十年不用修才是实力。“大件召回小轿车,小件召回充电宝。敢拍胸脯是好事,但何妨先把眼前的11万辆车修好,再来拍胸脯呢?”
然而,事实却是,很少有企业敢承诺产品“十年不用修”。
小米空调摸着格力过河
从结果来看,小米空调从全国前三”的愿景以及“线上第二”的庆祝,仿佛都成为了诱敌深入的工具,当竞争对手打出“十年包修”的大招之时,小米便适时提出服务升级的承诺,让格力成为了宣传小米十年包修服务的借力。
从表面上看,这是一次营销口水战,但更深层次来看,小米空调正在“摸着格力过河”,试图借此进入格力长期把持的品质叙事体系。长期以来,格力凭借反复强调的“上世界爱上中国造”口号以及“十年包修”的服务承诺,建立起了格力空调耐用、可靠的品牌印象。
而小米在与格力的舆论战中,看似不作回应,实则借力打力。当格力建立好“十年包修”=“空调品质”的逻辑之后,小米便借此完成了一次隐性的传播,也就是“既然我敢包修十年,就等于我的品质不输格力”。
不管是无心插柳,还是有意为之。格力空调已然成为小米,乃至之后的空调企业的“模仿对象”。小米为了进入格力打造的品质叙事体系,抛弃了惯用的轻资产模式,早早从代工转向自主生产。武汉家电工厂的建设,便是小米向“品质叙事”升级的证明。在空调板块,小米正在逐渐成为一家“制造企业”。与此同时,小米还通过“十年包修"的承诺完成了“品质叙事”的闭环。
业内人士指出,小米在空调板块的押注并非孤注一掷,而是评估过后的一次战略试探。换句话说,小米在品质叙事、制造能力、市场认知三个层面,正在“摸着格力过河”。格力下场参与舆论战,反而成为了小米空调品牌升级的一大推力。
不过,仍然需要肯定的是,舆论上的闭环并不等同于现实情况。格力与小米的品质辩论需要的依据不仅仅是包修政策,还涉及核心技术、生产工艺和材料标准等层面。小米空调的品质是否完成升级仍然需要得到市场的验证。
格力电器能否反向模仿小米?
格力作为空调市场的头部企业,仍然是一家独特的公司,尤其是高利润率的运作模式以及传统客户对其的品牌认可,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财富,但在新的消费时代之下,格力也面临转型的问题。
小米作为依托于互联网而生的品牌,在这一次舆论战中,也展现出其更适应互联网规则的特质以及优势。对格力而言,“适应互联网”恰恰是零售转型的一大核心。
格力的辉煌,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经销商网络之上。上世纪末至2010年代,格力通过层层分销、区域保护,将空调铺进了全国的县城、乡镇乃至村镇,堪称中国家电行业最强渠道体系之一。这套模式在“线下红利”时代无往不利。
然而,今天的消费格局早已不同。电商、直播、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正在改变家电销售逻辑,线下渠道人流持续减少,经销商库存压力高企。家电企业需要进行渠道转型,通过减少中间环节,打通直销模式,降低成本的同时,保持对市场的灵敏度和灵活性。
小米的优势则恰恰在于此。小米有“小米之家”这样的体验场景,有“小米商城”这样的直销闭环,更有“米粉文化”支撑社群运营。相较之下,格力在得到经销商助力的同时,也背负着沉重的包袱。
意识到市场变化的格力不得不在2020年启动渠道改革,核心目的是减少中间层级、实现渠道扁平化管理,从而增强产品竞争力并掌握定价权。不过,格力并不需要完全复制小米的模式,而可以有选择地借鉴与融合。比如积极吸收小米在渠道效率、用户运营和生态构建方面的互联网思维与方法论,提升自身的敏捷性和用户触达能力。
此外,格力的多元化战略也面临挑战。董明珠曾先后布局手机、芯片、新能源汽车、储能、精密设备等领域,但这些业务要么昙花一现,要么缺乏与主业的协同,远未形成小米那样的生态效应。
小米的十年包修,是一次“借用格力语言体系”的巧妙模仿。而格力的渠道改革与多元化,则是一次“能否学到小米经验”的艰难自问。两者看似针锋相对,其实揭示了一个更大的命题——互联网逻辑与制造逻辑的碰撞中,谁能真正跨越边界,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空调江湖中掌握主动权。
(家电网® HEA.CN)
责任编辑:编辑K组